
海原县西安镇产的小茴香颗粒饱满、气味浓郁。

今年8月,海原县西安镇种植的小茴香迎来盛花期,细密的花朵缀满枝头。

小茴香丰收了。

小茴香规模化种植,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还美化了环境。

来自欧盟的技术员(中)记录小茴香相关数据。
10月23日,香港凯萨洋行总经理梁耀忠带着来自欧盟的技术员来到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西安镇,认证今年该镇出口的54万公斤小茴香。认证通过后,这批小茴香将被德国Mabagrown公司收购。
“去年,我经手的5万公斤小茴香成功出口德国,今年,订单猛增到54万公斤。此次认证通过后,还将为海原小茴香带来更多海外订单。”负责此次销售的宁夏惠农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强说,“小茴香既是香料,也是中药材。它的出口契合了‘一带一路’的‘健康丝绸之路’理念,满足了欧洲市场对天然、健康食品和植物提取物的需求。”
在西安镇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的小茴香,将带着300多户农户的期望,远渡重洋抵达德国,成为异国餐桌上的新宠。而这条通往国际市场的道路,陈强走了整整二十年。
从在国内“转悠”到尝试出口
品质不稳定难以叩开国际大门
“1995年,我从部队退伍后,和许多海原青年一样,到兰州、广州等城市打工。”陈强说,当时想的是去一个更大的舞台发展,但乡恋就像一把锁,紧紧扣着他和故乡。
1999年,陈强在广州工作时发现,他从西安镇带来的小茴香在当地很受欢迎,便决定将其推销出去。“西安镇村民祖祖辈辈都在种小茴香,没想到它在南方很有市场。”
陈强只身返乡,和妻子马亚红背了几百斤的小茴香,回到广州“闯”市场。西安镇产的小茴香颗粒饱满、气味浓郁,销量节节攀升。从最初的每天几百斤到现在的年销量1000吨,陈强也成为服务家乡小茴香产业发展的经销商。
“那些年物流不发达,信息不通畅,很多时候要靠自己一趟趟跑市场。”陈强回忆道。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他一步步将西安镇的小茴香推广到了全国各大药材市场,在河北省安国市、安徽省亳州市等地打响了名气。
“我做生意时认识了很多商家,看到他们的产品都出口到了国外,我们的高品质小茴香却只能在国内‘转悠’,便萌生了出口小茴香的念头,并开始寻找商机。”陈强说,2008年,他结识了梁耀忠,通过对方的推荐,第一次将家乡的小茴香展示在国外客商面前。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规模化种植,散户长期以来形成的耕作意识,让产品达不到出口标准……这些问题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面前,让小茴香走出国门困难重重。此后,陈强还带着样品和翻译,前往中东尝试突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铩羽而归。
“那时候,我们的产品品质不稳定。国外客户要求大批量统一标准供货,我们难以满足。”陈强坦言。
2011年,陈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西安镇,用积攒多年本打算在广州买房的钱,投资建设5000平方米的仓储仓库。
“妻子虽然支持我,但也很担心。”陈强笑着说。事实证明,妻子的担心并非多余——由于难以改变当地的耕作习惯,无法形成规模化种植,这次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
挫折接踵而至,让陈强备受打击,甚至严重脱发,他索性剃了光头。“那段时间确实很难,但在部队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他开始了在海原、广州两地跑的生活,一边继续推广家乡的小茴香,一边寻找新机遇。
从农户散种到“五统一”标准
精深加工拿下首张德国订单
长期以来,地下水灌溉导致耕地盐渍化,严重破坏土地质量,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又导致灌溉困难,恶性循环让海原小茴香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转机来自2024年西安镇供水工程的实施。该镇积极寻求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通过推广高效节灌“五统一”种植模式和小茴香覆膜滴灌种植等新技术,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高效化、集约化转变。
今年以来,西安镇小茴香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试点打造“无公害、低农残”小茴香种植基地3000亩,全镇茴香籽产量达2600吨,综合产值达2625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以上,极大夯实了农民的腰包。种植模式先进了,产量上来了,品质更好了,但如何带动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西安镇党委带领村干部、种植大户远赴河北安国、河南郑州和驻马店等地考察市场,经过广泛调研,确定了完善小茴香精深加工,走品质化发展的路子。
陈强成为当地培育小茴香加工生产领头人,成立了宁夏惠农植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盘活西安镇粮站闲置的仓储库房,投资引进小茴香全链条生产线,经过烘干、除尘、精筛和色选等工序,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品质。
国内的市场有了起色,如何让小茴香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陈强想起了2023年在广州结识的德国Mabagrown公司中国区负责人马先生。当时,马先生对陈强销售的小茴香赞不绝口,还订购了不少产品。陈强主动联系马先生,对方答应订购5万公斤小茴香。陈强按照欧盟标准组织农户种植,并免费提供了标准的除草剂和农药。
“第一次出口必须成功,否则就可能永远失去机会。”在陈强的精心组织下,2024年,第一批小茴香顺利出口,并获得德国客户认可,将2025年的订单量提高到了54万公斤。
从“求人买”到“选客户”
目标年出口小茴香2000吨
面对猛增的订单量,陈强没有盲目乐观。他联系了一家合作社和7个家庭农场,由300多户农户共同承接这批订单。
“我们严格按照出口标准种植,统一提供农药和技术指导,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要求。”陈强表示,德国Mabagrown公司每年在全球收购5000吨小茴香,因为西安镇小茴香的高品质,对方愿意将更多份额分配给海原县。
消息传开后,海原县七营、红羊、曹洼等乡镇的种植户纷纷联系陈强,表示愿意按照标准种植,共同做好小茴香出口业务。
“出口德国意味着产品品质必须达到欧盟严格的食品标准,这倒逼海原县进行产业升级,建立从种植、加工到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和可追溯体系,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海原县西安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西安镇的茴香产业正逐步由规模扩张的“量变”向提质增效的“质变”转变。
现在,陈强有了更远大的目标:希望小茴香年出口量能达到2000吨,带动更多人参与国际市场。在种植低农残无公害小茴香的基础上,他还计划种植天然有机小茴香,通过农家肥和自然生长方式种植500亩地,“让小茴香回归海原老味道”。
同时,在政策的鼓舞下,他打算在西安镇试种孜然,进一步丰富当地特色农产品种类。
站在小茴香加工车间,看着忙碌的村民,陈强信心满满:“以前是我们求着别人买我们的产品,现在是客户找上门来要货,为了这次出口,我已经拒绝了两家国内客户。只要坚持质量,守住信誉,海原小茴香一定能走得更远。”(记者 段春 见习记者 杨月儿 马对对 文/图)